今天是: 

中国政府网 湖北政府网 繁体中文 手机版 一号登录|注册 无障碍浏览 OA登录

当前位置: 首页 > 林区概况 > 魅力乡镇

大九湖镇

日期: 2024-03-04 09:37 来源:神农架林区大九湖镇

| | |

一、基本情况

大九湖镇位于神农架林区西北部,西南与重庆市巫山、巫溪县接壤,北与十堰市竹山、房县为邻,东与湖北省巴东县相连。在"抬头见高山,地无三尺平"的神农架群山之中,深藏着这样的处女平地极为少见。

曾有“一脚踏三省(陕、渝、鄂)六县”之说。国土总面积348.07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个社区,38个村民小组。

二、资源状况

大九湖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概括起来有4类:一是生态资源。大九湖湿地面积约为5083公顷,平均海拔1730米,四周为2200~2600米的群山环绕,是湖北省内独特的亚高山泥碳沼泽型湿地,具有独特性、稀有性、典型性和代表性。主要包括亚高山草甸、泥炭藓沼泽、睡菜沼泽、苔草沼泽、香蒲沼泽、紫茅沼泽以及河塘水渠等湿地类型。盆地泥碳层最大厚度达3.5米,对于研究湿地演化规律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区域影响,强化神农架林区森林生态系统与亚高山湿地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科学考察,大九湖有陆生脊椎动物34科55属6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白鹳、林麝、云豹、梅花鹿)。二是人文资源。大九湖不仅生态地位重要,而且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至今还保留着1-9字号及帅字号、卸甲套、马鞍山、黑水河,九灯河,碉堡坪、点将台、小营盘等“薛刚屯兵灭武兴唐”的古战场遗迹,张献忠曾在这里休养生息,刘体纯曾在这里联明抗清;大九湖是川鄂古盐道的重要通道和驿站,是鄂西、川东、陕西三地文化的交汇点,大量的民风民俗在此传播;由于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大量民众为躲避战难逃荒至此,长期的生产劳动形成了富有本地特色的民俗文化,如薅草锣鼓、打火炮、堂戏、哭嫁等。这些文化具有极大的开发、挖掘和利用价值。三是旅游资源。大九湖境内自然景观奇特多样。在“地无三尺平,抬头见高山”的神农架逶迤群山中却深藏着一块近5万亩的高山平原,实属罕见,形成了天然草场,被誉为梦中的“香格里拉”,湖北的“呼伦贝尔”,华中的“内蒙高原”。平原四周被2600多米的群山环绕,周边山地植被发育良好,林木茂盛,降水丰富,在长期的地下水冲刷、溶蚀作用下,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兼具“雄、秀、幽、野”的特征,是开展观光揽胜、度假休闲、探险猎奇、体育健身、科学考察、科普教育的理想场所。四是水资源。大九湖境内河流分布广泛,年降雨量达1800毫米,总汇水面积127.21 平方公里,辖内有黑水河、九灯河、东溪河等多条河流,从一字号到九字号各山坳均有自然溪流进入湿地,最后汇入西北角的近百个大小不等的落水孔,流入堵河,年总流量近50亿立方米,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三、发展历程

大九湖的保护与开发,经历了曲折而艰难的历程。从神农架林区成立开始,大九湖先后经历了挖渠围田、采伐木材、种草养畜及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等开发活动,大九湖40多年的开发建设实践,大致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1986年至1992年,为粗放开发期。当时,为满足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需要,在大九湖开渠排滞,围田垦荒,开发农田种植,开展畜牧业养殖。导致湿地面积迅速缩小,近7万亩的湿地、草地及灌木林地变成了农耕土地,泥炭藓总量锐减,湿地面积萎缩、地下水位降低,生态系统功能完整性遭到破坏。

第二阶段,从1993年至2000年,为木材采伐期。为支援国家建设,大九湖大量木材被采伐,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木材60多万立方米,导致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生态系统完整性遭到了破坏。

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2006年,为农业转型期。神农架整体实施“天保工程”后,大九湖停止了木材采伐,引进外地投资商,大规模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建设产业基地。投资商与当地群众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对土壤造成了一定性的污染。

第四阶段,从2006年至2012年,为功能修复期。在省委、省政府大九湖现场办公会精神的指引下,确立了“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保护方针,成立了大九湖湿地公园管理局,实施了大九湖湿地与恢复工程,引领大九湖湿地保护与修复及旅游发展走生态文化旅游协调发展的道路。

第五阶段,从2013年至今,为生态能力提升期。2012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在神农架林区召开现场办公会和三级干部会,决定对大九湖实行整村生态移民搬迁,全面保护好大九湖生态资源,为大九湖保护与利用工作的二次腾飞奠定了基础。

、保护与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强化局镇资源整合,全力推进南水北调大九湖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旅游业及第三产业发展,努力创建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较好地实现了大九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湿地保护的稳步推进

(一)生态恢复全面加强,提升了地气。始终坚持“保护为先、永续利用”的方针定位,坚持“先批后建、不批不建”的原则,依法积极履行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职责,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工作。一是生态修复成效明显。以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回头看”为契机,主动对标对表,查漏补缺、完成问题清单整改任务,累计清理砖沙场17家,拆除机械设备、附属物50余处。先后投资230余万元,完成“增绿、改绿、覆绿”三年行动计划、天保二期、退化林修复等生态工程,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升。二是资源管护力量增强逐步建立泛大九湖保护机制,实行周边县市联防、局镇协作联保,定期进行防火演练,强化护林防火工作,聘请生态护林员268名,组建专职消防灭火队和各村应急扑火队,先后投入100多万元采购消防车等森林防灭火设备,做到责任、制度、措施、台账“四落实”,五年来全镇无森林火情、火灾发生。三是生态搬迁稳步推进。大九湖生态移民搬迁工作接近尾声,已签订搬迁协议389户,拆除旧房330余栋,移交旧房47栋,累计退耕还林还湿1.1万多亩,“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大九湖湿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功能进一步恢复。

(二)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汇聚了人气。始终坚持把项目工作作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既注重项目谋划争取,更注重在建项目落地。一是全面提升城镇功能和配套设施。投资1600万元完成了大界岭商业街、董家湾广场、四座景观桥、小景观打造、干沟水土保持治理和步游道建设等旅游配套设施提升工程。董家湾水厂升级改造工程、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垃圾中转站项目、餐厨垃圾中转站项目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二是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0万元完成黄羊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新建3座大桥和1.4公里生态河堤,投资700万元完成了61.3公里生命安防工程,成功申创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张家河坝道路建设、坪东线路面路基扩宽、小九湖道路提升、高桥河公路硬化、东溪通组公路、国公坪环线公路全部完工。三是积极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和新建项目落地。总投资3.6亿元的大九湖宾馆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预计2023年投入运营。总投资4亿元的盐道水街项目,一期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投资4600万元的境禾酒店、投资3300万元的华胥酒店、投资3600万元的九湖景苑、投资2500万元的汉江源酒店均已投入使用。争取中央和省级投资1024万元,建成坪阡福利院并即将投入运营。

(三)对外名片不断升级,扩大了名气。创新方式方法,将越夜越精彩、越来越好玩的大九湖拍成了一部《九湖味道》旅游宣传片,在手机上、电视上、网络上、户外大屏上滚动播放。“神农架大九湖”抖音号、视频号和公众号等各类新媒体,拍摄反映大九湖的美景美食、文艺演出、旅游项目、城镇建设,广泛的宣传,经常性“刷屏”,有效提升了大九湖的市场传播力。2020年以来,全镇共完成各类外宣300多条,其中省级以上80多条,仅央视新闻就有8条。我们抓住每一次国家级和省级媒体走进大九湖的机遇,宣传大九湖的旅游,讲好大九湖的故事。

(四)产业结构逐步调整,带旺了财气。支持各市场主体“把行业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事业”。餐饮行业迅猛发展。爷爷的疙瘩火、三十六味小吃城、斗米斤盐、火头营、永乐养生土钵菜、鸾英寨等一批“响当当”的“十佳餐厅”脱颖而出;住宿行业形成规模。全镇接待床位达到1.3万张,是当年老集镇的10多倍。德馨居、云间客栈、山水宾馆等一批“十佳民宿”崭露头角。总投资3.6亿元、按照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大九湖宾馆即将封顶。国公坪“回望九湖”高端精品民宿完成装修;避暑产业凸显优势。特别是2020年以来,引进多家5A级旅行社进驻,推出“8天7晚”等避暑产品并迅速铺开市场,去年居住7晚以上的避暑游客达到10799人;购物和娱乐行业异军突起。盐道水街商业街、大界岭美食街顺利开街;引进全国连锁品牌法来利牛排西餐厅、神农四宝连锁店;支持山那边特产、山这边特产、大九湖中药材等一批本地品牌落地生根;支持武汉投资人余洁注册“蓝可部落”,“四号湖边的咖啡屋”“大九湖的魔法森林”“移动酒吧车”已经开业;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外来投资人陈彬创办“大九湖旅拍店”;本地摄影师王力,与政府签约运营“神农架大九湖”抖音号;本地舞蹈爱好者涂远芳,组建了一支12人的女子舞蹈队;本地画家彭海钦,精心创作的各类大型壁画等等。这些优秀人才,正在为大九湖旅游产业发展做着突出贡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

关注“神农架发布”“神农架新闻”公众号或下载“云上神农架APP”,了解林区大小事。

欢迎关注神农架政府网官方微信 “神农架发布”“神农架新闻”“云上神农架APP”

① 打开微信——发现——扫一扫,扫描左侧“神农架发布”或“神农架新闻”微信二维码关注。

② 打开软件扫一扫,扫描左侧“云上神农架”二维码下载安装APP。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