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关于神农架林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索 引 号:011500713/2022-24722 主题分类:宏观经济 发布机构:神农架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文日期:2022年07月28日 15:25:00 名  称:关于神农架林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文  号: 效力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01日 10:23:00

关于神农架林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2022年7月28日在林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4次会议上

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陈 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神农架林区2022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上半年,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一次全会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锚定目标定位,坚定不移举保护旗、打生态牌、念旅游“经”、走绿色路,把稳增长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奋力冲刺、合力攻坚,全区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呈现总体稳定的增长态势。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亿元,同比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19元、6270元,同比增长5.8%、8.0%。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1.56亿元,同比增长12.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7.33亿元,同比增长34.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定目标范围内。

(一)加快推动保护升级,努力实现高水平保护

1.不断深化试点改革成果做好确权赋能,推动国家公园机构管理和治理效能达到设立标准编制完成神农架国家公园《设立方案》《科学考察报告》《符合性认定报告》《社会影响评估报告》规范项目前置预审,健全完善特许经营、产业准入制度,依法落实《神农架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试行)》,委托编制《神农架国家公园特许经营实施细则》收集整理神农架湿地、生物多样性数据资料,编制完成《大九湖湿地探索家》中小学研学教材4套、《神农架国家公园植物多样性》中小学教材初稿。正式上线运行神农架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网站、“自然教育”APP和“科普科教”微信小程序建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神农架金丝猴研究基地等16处研究平台,形成13项资源调查报告,建设神农架国家公园专业文献、自然资源、环境监测、实物标本4个数据库,全要素监测体系和科研支撑能力不断提升。

2.不断提升系统保护水平。持续巩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成果持续推进小水电关停全面推进河湖长制体系建设,完成长度5公里以上74条河流划界确权成功争取国家十四五“双重”规划项目落地,启动“双重”项目前期作业设计。组织开展2022年度“绿盾”行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排污许可规范化管理推进《神农架林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编制及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全区PM10、PM2.5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提升到99.4%省级及以上生态乡镇创建率达到100%,省级及以上生态村创建率达到89%。全区167小微水体基本达到“污水无直排、水面无漂浮物、岸边无垃圾”目标。森林防火、资源管护、森林病虫害连续42年实现“三无”目标。污水处理厂、垃圾收集转运、垃圾终端处理等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

3.不断加强区域生态保护能力。初步建立生态产品价值转换实现机制,强化水源地保护,完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十堰、神农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初稿深化泛神农架地区保护交流合作,扎实推进鄂西渝东毗邻自然保护地联盟扩容,“工作会商、信息共享、协作互助、联管联治”协同机制基本形成。与周边保康、兴山、房县人民政府初步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区域协同保护格局初具雏形。优化生态环境联管联治机制,深入开展长江生态大保护专项行动,国控、省控流域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二)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发展高质量

1.重大项目稳步实施。全区纳入2022年省级重点计划的项目4个,实质性开工3个,均按年度计划完成进度目标。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个,总投资23.3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亿元。抢抓当前国家和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等重大政策机遇,围绕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重点支持领域,谋划各类项目74个。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支持,已争取到位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1.92亿元。发行专项债券项目7个,发行专项债券资金1.3亿元。进入国家层面基金支持项目4个,拟争取资金5.8亿元。建立33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一对一”结对联系服务机制,举办2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G5921房五高速G645宋洛至九冲国道、G651九湖至巫山国道项目纳入国家公路网规划。

2.旅游主导产业稳步发展。一是旅游产业逐步回暖。1-6月全区累计接待游客约380.6万人次,同比下降41.2%;旅游经济总收入14.4亿元,同比下降50.7%。6月21日恢复跨省团队旅游后,单日游客增长量41%,6月20日-30日,主要景区接待游客14.4万人次,同比增长113.1%。预计7-8月旅游呈现强势恢复态势。印发《神农架林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励补助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制定旅游专列团队奖励及高铁团队奖励政策。助力旅游企业信贷纾困,旅游贷款风险抵押金增加到500万元,贷款总额增加到500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旅行社的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按100%暂退。在北京西站、郑州东站、武汉地铁等处投放系列线下广告,开展系列线下推介活动6场。在新华网、湖北卫视、湖北日报、湖北文旅之声等平台开展线上多维度宣传。编制“神农山居”标准,加强民宿规范管理和提档升级。成功创建荆楚文旅名县、最佳冰雪旅游示范区、湖北旅游名镇1个(下谷坪土家族乡)、旅游名村1个(松柏镇红花朵村)。大力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神农架示范基地等旅游项目建设。启动博物馆布展提升、体育馆升级改造项目。宋洛飞拉达项目正式运营。二是农林特色产业逐步配套。启动林下天麻种植、珍稀菌产业园、马铃薯良种替换、中蜂保护和利用等10项特色产业重点项目。深入推进特色产业强链补链,加强家庭农场、合作社的培育管理,组建联合社和产业联盟。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功能,推进“数字农经”平台建设,持续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已完成身份核查。积极开展撂荒专项整治,全区2521亩抛荒地已整改371亩。完成粮食生产7.24万亩,占全年任务的92%。生猪、水产、蔬菜等“菜篮子”产能稳定、供应充足。三是康养产业逐步孕育大力开展中药材种植,发展人工菌棒仿野生天麻种植29.31万棒781.5亩,发展淫羊藿商品药材种植1108亩、朱芽蓼1000药王谷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一期工程已竣工,疗愈中心投入试运营,和元康养项目全面动工。积极筹备神农香菊成分评价及药妆产品开发,积极申报省重点项目。支持国有林场、村集体、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食药菌、石斛、天麻等药食同源品种。

3.城乡建设稳步加强。一是交通项目有序推进。房五高速确定以省公路发展事业中心为主导,按PPP模式建设,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完成阳观线、八茨线、松柏客运站、郑万高铁神农架综合客运枢纽站项目。加快推进松柏至宋洛改扩建、坪阡水库大桥、庙坪至猴子包公路、大中修及灾害治理项目。二是基础设施有序推进。深入推进“两城一区”联合创建。加快推进“松阳线”景观提升项目、老城区雨污分流项目、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青杨河两岸漫步跑道项目。完成过境公路示范段补植和移栽行道树,美丽街区建设稳步推进。加装配备数盏路灯解决了部分道路亮化问题。印发《促进全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措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2.3亿元,完成商品房网签备案148套1.7万平方米,批准商品房预售套数789套6.9万平方米。完成网签备案系统和不动产登记系统互通。基本实现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全覆盖。全区10个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全部达到一级A标。三是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全面建立“1+1+10”帮扶机制。印发《神农架林区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后续工作,完成565户问题厕所整改。深入实施“十百千”工程,加快建设廻龙坪、木瓜园等美丽乡村样板。

4.营商环境稳步推进。一是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紧扣“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要求,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围绕营商环境顽瘴痼疾集中攻坚若干措施落实情况持续开展督办,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23项104条。深化商事领域改革,巩固企业开办“210”成果,实现线上全程网办。设立“一业一证”窗口,发放18个行业综合许可证。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取消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的事项达110项。深化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实现全流程1个工作日办结。完成政府投资项目远程异地评标项目12个。积极推进“指尖办”“秒批秒办”“线上帮办”,上线政务服务事项165项,办理医保、公安“跨域通办”业务1045件实现乡镇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终端全覆盖。规范涉企执法司法行为,对12个重点执法部门开展涉企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案卷评查,评查卷宗目录316件。二是开展“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印发“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工作方案》。林区四大家领导和各单位与全区35家企业建立“一对一”对口帮扶机制,共收集梳理企业反映的经营发展、用电用能、招工用工、要素保障、供应链等5类共性问题93个,已解决问题25个,需省级层面解决的问题8个。三是积极快速落实惠企政策。落实减免企业租金46.07万元,落实企业纾困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164.76万元。71户纳税人办理留抵退税91笔7810万元。享受“六税两费”减征政策纳税人1152户180万元。19户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办理缓税505万元。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失业保险降费123.33万元,工伤保险减征59.17万元,惠及企业432户。通过“开门红”、“行长行”等活动为企业发放贷款127笔6.64亿元。实施金融减费让利工程,减费让利240万元。大力推广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与省再担保合作业务363笔3.16亿元,在保余额6亿元。

(三)加快改善社会事业,努力实现高品质民生

1.疫情防控机制进一步完善。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做好信息排查和核酸检测。开展区域核酸检测演练,共计采样检测2.4万余样本,全区设置16个核酸采样便民点,开展核酸检测38.97万人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77446剂次,全程任务完成率109.10%。完成20所学校和托幼机构入学入托查验和疫苗补种,查验率达100%。

2.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一是就业规模持续扩大。新增就业79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81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56人,分别占年度任务的133%、381%、156%。受理创业贴息贷款资格审核个体申请377笔7825万元,小微企业申请12笔3080万元。二是社保体系持续完善。严格落实“五险一单”征缴措施,全面提高失业保险参保率和征缴率。全区基本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本地养老保险参保率98%,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全面落实困难企业缓缴政策。三是劳动关系持续稳定。主动检查用人单位26家1245人,协调处理欠薪投诉举报案件15件,为312名劳动者追发工资689.4万余元。未发生由欠薪引起的群体性上访事件。

3.公共服务供给进一步优化。一是完善教育配套建设。完成九湖中心小学校及幼儿园项目,加快推进木鱼中心学校综合教学楼项目、实验初级中学风雨操场项目、阳日运动场项目、九湖食堂建设项目。“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率100%,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面清零。二是增强医疗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影响群众健康问题“323”攻坚行动,启动基层心脑血管疾病筛查,稳步实施中医院基层心脑血管防治站建设。深入推进医共体建设,举办培训班5次1200余人次林区妇幼保健院月子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三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加强全区38”规范服务管理,免费低收费开放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体育馆共计4.5人次持续办好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

4.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拓展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全面推动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常态化制度化。全面加强“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二是加强社会风险防控。建立健全“情指勤舆”一体化运行机制“3+X+N”(平安办、公安、信访+相关职能部门+涉关乡镇)工作体系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各类群体矛盾得到妥善处置和化解,金融风险、政府债务风险有效防控。三是狠抓安全维稳源头管控。重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快侦快破民生小案,筑牢公共安全坚实防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全面加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两客一危”等安全风险源头防范和应急管理,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5.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深化国企改革,组建湖北神农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湖北神农架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林业投资有限公司。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疾控“四体系一平台”基本完工。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改革有序实施。完成转变征管方式改革,初步建立纳税服务、税源管理、风险应对“三位一体”税收征管新格局。完善财税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一体化,留抵退税政策按时间节点落实到位。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采购项目向中小企业倾斜,全面停止各类政府采购项目保证金、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和质量保证金,供应商投标“零费用”。

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呈现稳步增长、稳中加固的平稳态势,林区党委政府年初确定的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双过半”。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财政资金保障压力不断加大,部分重点项目推进较为缓慢,旅游不稳定性因素持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等短板我们高度关注,保持战略定力,对标对表积极应对。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省委赋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科学定位,紧盯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的目标,坚定不移举保护旗、打生态牌、念旅游“经”、走绿色路,以项目建设和培育发展后劲为突破口,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加快建设国家公园和世界著名生态旅游目的地,全力打造“三基地三区”,着力打造华中地区生态文明高地,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神农架力量。

(一)全力以赴深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一是不断筑牢流域安全。以源头治理为重点,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强化治山理水和水源地保护,当好“看山人”、“护林员”,守护好“华中水塔”。扎实推进生态宜居搬迁、香溪河流域治理和苦水河三期综合治理工程。全面规范建筑砂石料开采和河道采砂秩序。严格落实“十年禁渔”和野生动物禁捕禁售措施。持续推进河湖长制体系向小微水体清理整治延伸,打通河湖保护“最后一公里”,确保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深入开展长江生态大保护专项行动,确保国控、省控流域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二是不断健全保护体系。以国家公园为主体,引领全域生态保护升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修复,争取早日建成中部地区首个国家公园。做好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定期评估工作。全面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争取纳入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加快推进智慧国家公园、生态环保PPP等项目建设。围绕自然山系和水系,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推动泛神农架地区生态保护一体化加快推进“双重”项目建设,落地国家战略储备林项目,实施森林防灭火、资源管护能力提升工程,深入推进绿化造林、生态修复、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创造性推进林长制,力争走在全省前列。持续加强环境治理,确保全PM10PM2.5浓度达到省定标准以上,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8.8%以上。三是持续推进绿色生活。贯彻落实《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的支持推广力度。深入开展塑料污染治理虚拟货币“挖矿”整治活动。严格执行《神农架林区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实施意见》。全面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实现“两网融合”。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全面落实能源替代升级工程。积极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积极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全力以赴发展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一是做强生态旅游主导产业。补强高铁站至主要景区之间旅游短板,加强新华、阳日、松柏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坚持提升西南一线、打造东北一片、强化中部支撑,建设现代旅游产业体系,面提升神农架旅游核心竞争力。强化线上线下宣传营销,常态开展“野人五项”等品牌赛事、文化节会。以巴桃园营地为代表,培育新型住宿业态;推进民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补齐神农架住宿等旅游环境短板。培育夜间经济、户外运动、研学科普等旅游新业态。加快泛神农架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持续推动“一江两山”经典旅游路线。深化与湖北文旅集团、省交投等企业合作,加快推进桂竹园冰雪运动基地、送郎山文旅综合开发、红花富氧康旅综合体、环天燕生态旅游区、神农架野生动物园等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全域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二是壮大农林特色产业。坚持实施单品突破(天麻),按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天麻全产业链发展。加快推动神农架珍稀菌产业园项目建设。推动淫羊藿、珠芽蓼等特色种植产业良性健康发展。优化农林产业布局,培育壮大林下经济,加快推进食材本土化,深入实施华中中蜂、新华大鸡、新华白羽乌鸡、秦巴黄牛等农林产业“一品一企一策”支持计划。持续深化与华农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推动农林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开发具有神农架特色的农林产品伴手礼,打造神农架“旅游+农林”特色商品。三是培育康养优势产业。围绕打造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的目标定位,加快布局康养产业,推进药膳、药酒、药茶、药膏、药敷等特色产品开发。举办首届神农架森林康养峰会。正式发布《神农架林区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和元康养中心、神农药王谷、徐家庄森林康养基地等康养项目建设,补强康养优势产业链条。构建神农架“旅游+康养”融合发展体系。

(三)全力以赴扩大有效投资夯实发展新动能。一是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房五”高速、新增G645国道及G347坪阡水库大桥、松柏至宋洛公路、57公里农村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郑万”高铁开通后的交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实时加密和优化新华至木鱼、松柏至阳日、木鱼至大九湖等客运班线,打造“零距离”换乘、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运输体系。加紧完善神农架、保康、兴山、巴东四站“一体换乘、无缝衔接”客旅交通体系。二是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两城一区”创建,坚持问题导向,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逐项整改问题清单,不断加强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城镇智慧化、4个老旧小区改造、停车场等城镇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陶家沟水库、玉泉河流域引水工程、神农架物流园、木鱼幼儿园、松柏肉类冷链物流设施、阳日农贸市场、木鱼二坪棚户区改造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公租房改造新开工677套,建成385套。完成8个乡镇“擦亮小城镇”建设。三是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村安全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分类全覆盖、农村供水保障、城乡电网改造、数字乡村建设等基础设施短板建设。新建停车位1000个,充电桩100个,改造10个智慧停车场。加快推进老邮政片区棚户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人民医院-过境公路与神农大道路口)。持续开展农村住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四是加强项目管理和招商引资。围绕“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聚焦交通、能源、水利、产业升级、城市建设、农业农村、国家安全等重点领域,谋划和储备一批高质量的重大项目加快项目前期,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大项目调度和督办,确保扩大有效投资。重点围绕旅游主导产业、农林特色产业、健康优势产业开展定向招商,提高招商项目的落地率。

(四)全力以赴构建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一是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就是胜利”的谆谆教诲,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主动防、早发现、快处置,坚决守住不出现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控制成本为核心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做实“一个窗口”,整治“体外循环”“隐形审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快补齐工作短板,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全面落实国务院33条和省委133条惠企政策,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和“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落实对口帮扶企业机制,打通助企惠民、纾困解难等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三是做好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保障严格落实“五险一单”征缴措施。完成企业职工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实现全省业务统一经办。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整合全区村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资源,推动医疗机构之间信息数据互通共享。完成木鱼中心学校综合教学楼、实验初级中学风雨操场、阳日运动场、九湖食堂建设项目。启动高中综合实验楼、红举小学改扩建和木鱼幼儿园建设项目。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和共有产权住房。完善低收入群体、“三留守”人员、残疾人、未成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就业创业和解困帮扶。加强市场价格监测调控,确保物价基本稳定和粮食安全保供。四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财税制度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乡镇管理体制改革、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培育壮大创新主体,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保护和发展新动能。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加快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强化保障性住房租赁供给。毫不松懈做好防汛救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抓好旅游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和安全生产,有效维护政治社会大局稳定。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我们将在林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奋发作为、笃行实干,奋力推进新时代神农架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夯实发展基础

附件:

友情链接